新闻中心
News Center1.应用场合
(1)锁紧液压缸。通过两个单独的液控单向阀或一个双液控单向阀构成的锁紧回路,可以将液压缸锁紧(固定)在任何位置。图11所示为液压缸锁紧回路。两个液控单向阀4与5分别设置在液压缸6两端的进、出油路上,通过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工作位置的切换,可以使液压缸完成进(右行)、退(左行)运动和锁紧3种工作状态。其工作原理为:当电磁铁1YA通电使换向阀3切换至左位时,油源1的压力油经阀3、正向通过液控单向阀4进入缸6的无杆腔,同时经控制油路b反向导通液控单向阀5,使液压缸有杆腔原来封闭的油液排回油箱2,从而实现活塞右行;当电磁铁2YA通电使换向阀3切换至右位时,油源1的压力油经阀3、正向通过液控单向阀5进入缸6的有杆腔,同时经控制油路a反向导通液控单向阀4,使液压缸无杆腔原来封闭的油液排回油箱2,从而实现活塞左行;当电磁铁1YA和2YA均断电使换向阀3切换至中位时,由于换向阀的油口A、B、T相互连通并接至油箱2,液控单向阀4、5均关闭,液压缸两腔油液均不能流出,故液压缸便被锁紧在停止位置。如果液控单向阀反向无泄漏,则液压缸锁紧的可靠性与紧度仅与液压缸的内泄漏回路系统的外泄漏有关。
(2)防止立置液压缸白垂下落。为了防止立置液压缸及其拖动的工作部件因白重G自垂下落,可在活塞下行的油路上串联安装液控单向阀,如图12所示。电磁铁1YA通电使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切换至左位时,油源l的压力油经阀3进入立置液压缸6的无杆腔,同时经控制油路a导通液控单向阀4,缸6有杆腔的油液经单向节流阀5中的节流阀及液控单向阀4和阀3排回油箱2,液压缸6的活塞(杆)拖动工作部件下行,下行速度由节流阀开度调节。电磁铁2YA通电使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切换至右位时,油源1的压力油经阀3、液控单向阀4和阀5中的单向阀进入立置液压缸6的有杆腔,缸6无杆腔的油液经阀3排回油箱2,液压缸6的活塞(杆)拖动工作部件上行。当电磁铁1YA和2YA均断电使换向阀3切换至中位时,由于换向阀的油口A、B、T相互连通并接至油箱2,液控单向阀4关闭,液压缸有杆腔油液被封闭不能流出,故液压缸活塞便被锁定在所要求的位置,并可防止因换向阀内泄漏引起的活塞下落。但液压缸锁定的可靠性要受到液压缸的内泄漏的影响。
(3)作充液阀。液压机、注塑机等机械设备的]二况特点是低载高速及高载低速。由于峰值载荷与峰值速度并非同时出现,所以必须考虑功率利用的合理性问题。为了在满足工况要求的前提下减小液压泵容量,可以采用液控单向阀构成充液回路,如图13所示。图13中,除了主液压缸(柱塞缸1)外,成对设置了辅助液压缸2,液控单向阀4作充液阀用。当三位四通换向阀7切换至右位时,定量泵9的压力油经阀7同时进入两个辅助缸2的无杆腔,活塞向下运行。同时,主缸1被带动一起下行,由于形成负压,因此通过液控单向阀4从高架油箱5充液,当压板与工件接触后系统压力上升,打开顺序阀3,压液力油通过顺序阀进入主缸,产生大的向下作用力,实现加压过程。当换向阀7切换至左位时,液压泵9的压力油经阀6中的单向阀进入辅助缸2的有杆腔,活塞返回,同时由并联的控制油路反向导通液控单向阀4,使主缸中的油液经阀4返回高架油箱5。
(4)用于液压系统保压与释压。液控单向阀可以用于液压系统的保压和释压。图14所示的回路采用定量泵1供油,液压缸6采用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控制运动方向,其M型中位机能用于等待期间液压泵低压卸荷(经单向阀3)。液压缸的进油路上串联的液控单向阀5用于液压缸到达行程终点后的保压,电接点压力表7用于控制保压期间的压力波动范围和补压动作;液压缸的进油路上并联的液控单向阀9用于液压缸保压结束后换向前的释压,以防突然减压引起的冲击、振动和噪声,液控单向阀9的反向导通由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10控制。工作原理如下:当电磁铁1YA通电使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切换至左位时,液压泵1的压力油经阀4和液控单向阀5进入液压缸6的无杆腔,缸6的有杆腔经阀4和起被压作用的单向阀3向油箱排油,活塞右行;活塞右行到终点位置时,电磁铁1YA断电,换向阀4复至中位,液控单向闷5关闭,对系统进行保压,液压泵1经阀4和单向阀3低压卸荷。保压期间,若系统因泄漏使降至表7的下触点调压值时,电磁铁1YA通电使换向阀4切换至左位,液压泵自动向液压缸无杆腔补液,使压力回升,当压力上升至上触点的调压值时电磁铁1YA断电,液压泵转为卸荷。
保压结束后,由时间继电器控制,电磁铁3YA略超前电磁铁2YA通电,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10切换至右位,压力油经控制回路b反向导通液控单向阀9,使液压缸6的无杆腔的压力油经过节流阀8和液控单向阀9释放掉一部分,使压力逐渐降低,以减缓冲击或振动,释压速度取决于节流阀8的开度。继之,2YA通电使换向阀4切换至右位,液压泵1的压力油经阀4进入液压缸6的有杆腔,同时经控制油路a反向导通液控单向阀5,使液压缸无杆腔的油液经阀5、阀4和阀3排回油箱,实现液压缸活塞的后退(左行)。
以上是液控单向阀的几种主要应用场合。事实上,对于许多需在控制下实现反向流动的液压回路或系统中,均可考虑采用液控单向阀,请参阅相关手册或资料。
2.使用注意事项
(1)在液压系统中使用液控单向阀时,应确保其反向开启时具有足够大的控制压力。
(2)根据液控单向阀在液压系统中的位置或反向出油腔后的液流阻力(背压)大小,合理选择液控单向阀的结构(简式还是复式)及泄油方式(内泄还是外泄),如果选用了外泄式液控单向阀,应注意将外泄口单独接至油箱。
(3)用两个液控单向阀或一个双单向液控单向阀实现液压缸锁紧的液压系统中(如图11所示),应注意选用Y型或H型中位机能的换向阀,以保证中位时液控单向阀控制口的压力能及时释放,单向阀立即关闭,活塞停止。但选用H型中位机能应非常慎重,因为当液压泵大流量流经排油管时,若遇到排油管道细长或局部阻塞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局部摩擦阻力(如装有低压滤油器或管接头多等),可能使控制活塞所受的控制压力较高,致使液控单向阀无法关闭而使液压缸发生误动作。Y型中位机能就不会形成这种结果。
(4)工作时的流量应与阀的额定流量相匹配。
(5)安装时,不要搞混主油口、控制油口和泄油口,并认清主油口的正、反方向,以免影响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
接下来威斯特小编为大家解决液控单向阀故障分析与排除的问题
1.控制失灵
由液控单向阀的工作原理可知,当控制活塞上未作用有压力时,它如同普通单向阀;当控制活塞上作用有压力时,正、反方向的油液都可以进行流动。所谓液控失灵指的是后者。当有压力油作用于控制活塞上时,不能实现正、反两个方向的油液都流通。产生控制失灵的主要原因和排除方法如下。
(1)原因分析。
1)控制活塞因毛刺或污物卡住在阀体孔内。卡住后的控制活塞推不开单向阀造成液控失灵;
2)泄油孔出现问题。对外泄式液控单向阀,应检查泄油孔是否因污物阻塞,或者设计时安装板上未有泄油孔,或者虽设计有但加T时未*钻穿;对内泄式,则可能是泄油口(即反方向流出口)的背压值太高,而导致压力控制油推不动控制活塞,从而顶不开单向阀。
3)控制油压力太低;
4)控制活塞出现问题。对外泄式液控单向阀,如果控制活塞因磨损而使内泄漏增大,控制压力油大量泄往泄油口而使控制压力不够;对内、外泄式液控单向阀,都会因控制活塞歪斜别劲不能灵活移动而使液控失灵。
(2)故障排除。
1)应拆开清洗,去除毛刺或重新研配控制活塞;
2)应检查泄油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
3)提高控制压力,使之达到规定值。带有卸荷阀芯的液控单向阀,由于卸荷阀芯的控制面积较小,仅需要用较小的力就可以顶开卸荷阀芯,从而大大降低了反向开启所需的控制压力,其控制压力仅为工作压力的5%。而不带卸荷阀芯的液控单向阀的控制压力高达工作压力的40%~50%。所以在检查带有卸荷阀芯的液控单向阀控制压力时,要注意与不带卸荷阀芯的液控单向阀的区别。
4)应认真检查控制活塞的磨损情况等,必要时须重配活塞,解决泄漏或别劲问题。
2.振动冲击大,略有噪声
(1)原因分析。
1)液压回路设计不正确。如图15所示的液压系统,当未设置节流阀1时,会产生液压缸活塞下行时的低频振动现象。因为液压缸受负载重力W的作用,又未设置节流阀1建立必要的背压,这样液压缸活塞下行时成了自由落体,下降速度颇快,当泵来不及向液压缸上腔补油时,液压缸上腔压力降低,液控单向阀2的控制压力也降低,液控单向阀2就会因控制压力不够而关闭,使液压缸下腔回油受阻而使液压缸活塞停下来;随后,液压缸上腔压力叉升高,液控单向阀2的控制压力又升高而打开,液压缸又快速下降。这样液控单向阀2开开停停,液压缸的活塞也降降停停,产生低频振动。在泵流量相对于液压缸的尺寸来说相对比较小时,该低频振动更为严重。
2)对于DDFY型双向液控单向阀,因阀套和阀芯上的阻尼孔太小或被污物堵塞,也易产生振动和噪声。
3)液压油中进入空气。
4)在使用工作油压作为控制压力油的回路中,会出现液控单向阀控制压力过高的现象,也会产生冲击振动。
(2)故障排除。
1)正确的设计液压回路。
2)应将阻尼孔尺寸适当加大,使振动和噪声减小,阀的压力损失也大大降低,如图16所示。
3)排除进人系统及液控单向阀中的空气,消除振动和噪声。
4)应在控制油路上增设减压阀进行调节,使控制压力不至于过大。
3. 不发液控信号(控制活塞未引入压力油)
单向阀打开,可反向导通产生这一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方法可参阅单向阀故障排除中“不起单向作用”的内容。另外,控制活塞卡死在顶开单向阀阀芯的位置上,也会造成这一故障。可拆开控制活塞部分,看看是否卡死。如修理时更换的控制活塞推杆太长也会产生这一故障。
4.内泄漏大
单向阀在关闭时,封不死油,反向不保压,都是因内泄漏大所致。液控单向阀还多了一处控制活塞外周的内泄漏。除此之外,造成内泄漏大的原因和排除方法和普通单向阀的内容*相同。
5.外泄漏
外泄漏用肉眼可以观察到,常出现在赌头和进出油口以及阀盖等结合处,可对症下药。
版权所有© 2025 上海茂硕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渝ICP备18193109号-1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